香巴拉:人类世纪末的理想国与复兴地
什麼是「香巴拉」(Shambhala)? 它是一個虛構的神話、還是古代歷史上真實的地理國土?它是人類心靈的嚮往之地嗎?還是一種存在境界的象徵、和可能性呢?
在西藏,及其他許多的亞洲國家,有許多的故事,是關於傳說中的一個神奇國度,據說,它曾是遠古亞洲社會、文明的起源地。根據這些傳說,香巴拉是一個和平與繁榮之地,由睿智與慈悲的國王──利格登王(Rigdens)所統治領導。而所有香巴拉國度的子民,也同樣是一般地仁愛、博學,以此之故,「香巴拉」,正是一個理想國度的原型。
以為香巴拉王國只是一個神話傳說故事,而不予置信,固然容易,然而,從這樣的傳說裡,我們也可能看到,那種根深蒂固的人性欲望──對一個美好而充實的生命之憧憬。事實上,許多西藏的上師都持有一種傳統見地,他們認為香巴拉國度,並不是一個外在的處所,而是每一人類生命潛能中一種清明或覺醒的基礎、或根源。從此觀點來看,確定香巴拉王國究竟是現實存在、還是虛構的故事,就不是那麼重要了。我們可以欣賞和倣效香巴拉所呈現出來的、一個覺醒社會的典型。
蒙古国立美术馆藏唐卡《香巴拉》(图片来源:资料图)
唐卡《香巴拉》
香巴拉,意为和平、安乐,是藏族人心中的理想国。相传,香巴拉在地理上就像一个坛城。唐卡香巴拉一般根据《时轮经》的记载绘制而成。整个坛城由四个圈组成,低压的云朵和无法逾越的雪山组成了外圈,使香巴拉看起来似乎接近天空,象征着极乐净土,第二圈是传说中的香巴拉九十八省和各省散落在雪山之间的一亿两千万个村庄。
香巴拉的中心是由八座雪山组成的圆环,被两条对角线分成四个部分,上方是香巴拉最后一个国王鲁卓恰克林王的理想城,此城即使在夜晚也亮如白昼,国王居住在一座由宝石和钻石做成的宫殿里。城里有一个太阳神殿和一个月亮神殿,它们是由金、银、绿松石、珊瑚、珍珠五种珍贵材料建成。
下方是释迦牟尼化身的时间之神的巨大坛城,周围有山有水,鲜花盛开,绿草如茵,藤蔓上果实累累,呈现一派祥瑞之气。左方是香巴拉国土上,鲜花怒放,硕果累累,象征着香巴拉坛城能让人们佛果圆满.
右方是"香巴拉大战图",画面上有成百上千的人和恶魔在搏杀,最后人在佛的帮助下战胜了恶魔,世界正式进入弥勒佛时代,那时候人类重新变得高大、俊美、智慧、正直,整个地球上人们和香巴拉人一样,繁荣昌盛、幸福快乐、和平安详的生活着。
唐卡《香格里拉王》
画成于18世纪的西藏,布本设色,通长122cm,宽74cm,画心纵70cm,横42cm。清宫旧藏。香巴拉国的首任法王为月贤,据说是日光和尊胜天女之子,曾在南印度的大佛塔前跟从佛听《时轮本续》一万二千颂,并撰写注疏六万颂。他曾在宫殿南面用五种珠宝建成立体坛城。从月贤王开始,香格拉共传34代法王,被称为"香巴拉三十四代具种王"。
画面中的月贤王面留黑须,坐在宫殿前,头戴王冠,身着藏王袍服,左手持佛经,右手结说法印,下有众臣、百姓听法。画面底边有藏文题记,大意为:"天具自在法王,于吉祥时轮金刚坛城接受时轮灌顶,以金刚之力习之,诸法胤中数第一。"
清代唐卡《香巴拉国王》(图片来源:资料图)
香巴拉的传说
"香巴拉"是藏语的音译,其意为"极乐园",是藏传佛教徒向往追求的理想净土即:"极乐世界"、"人间仙境"、也称"坛城"。藏族学者阿旺班智达在其论述中这样描绘香巴拉世界:"香巴拉"是人类持明的圣地,它位于南瞻部洲北部,其形圆、状如八瓣莲花,中心的边缘及叶子两边环绕着雪山,叶子之间由流水或雪山分开,雪山和秃山、石山和草山、林山和花果山、湖泊、树木及园林等都安排得令人陶醉倾心,中央的顶端有国都噶拉洼,中心柔丹王宫,十分美妙,十五的月亮也较之逊色。王宫透明发光,照射四周,使之分不清白天和黑夜,四周如明镜般清亮,连五十由旬以内的水中戏游生物的形象都看得非常清楚,窗户是水晶做成的,从窗户能看清日月星辰及十二宫等。柔丹王狮发顶髻,戴着金冕、宝镯足剑,显得十分威风,周身发出亮光,其食物及享用等,天上玉皇也难以相比。他有许多妃子,王子降生时,花雨绵绵,盛开前所未有的奇花显示祥兆,众多王子在诞生时降花雨,七日不见婴孩,只见宝物发出光明,柔丹王就是这样来的……"
藏传佛教的各派高僧大德们都认为:"在冈底斯山主峰附近的某个地方,有个叫'香巴拉'的神秘所在地,那里的首领是金刚手恰那多吉化身--绕登·芒果巴,教主为无量光佛亦称阿弥陀佛。香巴拉共有七代法王,即:月贤、天自在、威严、月施、天大自在、众色和天具自在,七代法王均传授《时轮根本经》。他们掌管着960万个城邦组成的幸福王国,这里没有贫穷和困苦,没有疾病和死亡,也没有人与人之间的尔虞我诈,更没嫉恨和仇杀……这里花常开,水常清,庄稼总是在等着收割,甜蜜的果子总是挂在枝头,这里遍地是黄金,满山是宝石,随意捡上一块都很珍贵,当然这里不用钱,因为钱没有用。这里的人用意念支配外界的一切,觉得冷,衣衫就会自动增厚,热了又会自然减薄;想吃什么,美食就会飞到面前,饱了,食品便会自动离去。香巴拉人的寿命以千年来计算,想活多久就可以活多久,只有活腻了,感到长寿之苦,想尝尝死的味道,才会快快活活地死去……"
香巴拉"时轮金刚密法"之传承,源自于佛陀亲传之无上秘密传承。据说除了西方极乐净土,以及兜率陀天弥勒净土之外,其实于我们这地球上还有四个佛法极兴盛的佛净土,一为东方的五台山文殊菩萨净土,二为南方普陀山观世音菩萨净土,三为西方莲花生大师所教化调伏的罗刹国净土,最后即是北方时轮金刚常住的"香巴拉王朝--时轮净土"。佛陀曾预言到未来世界,人心贪婪,物欲充斥,佛法会经历法难灾害。为了使佛陀正法永续不断,故佛陀将许多重要密法、法藏,都交予香巴拉净土。因为于未来世,香巴拉王朝将会统治我们这地球而大兴佛法.
關於香巴拉之一說(Shambhala)
與空中飛人詳談,重燃對「香格里拉」的興趣,現轉載有關「香巴拉密境」的文章。(作者: 勒安旺堆)
據藏文資料介紹,香巴拉是隱藏在雪山中的一個神秘王國,香巴拉王國中,人們不執、不迷、無慾,歷代神聖國王,為未來的世界保存了最高佛法,直至外部世界之真正的宗教被野蠻人徹底消滅為止。當野蠻人圖謀征服香巴拉時,香巴拉國王與超自然神兵將出現,於一場大戰中將野蠻人消滅,在全世界重建黃金時代。
藏文和梵文有關資料中對香巴拉有著十分全面的描述。據載,香巴拉不是普通人可以到達的,要想進入香巴拉,行者須作精神修行,使自己適應香巴拉王國的境界。人們一到香巴拉就可看到四周有雙重雪山圍繞,分成八片如八瓣蓮花(如唐卡中所示的八個地域)。香巴拉居民其樂融融,遵循智慧而生活,皆已達到修身的高層境界,居民皆修持藏傳密宗的最高佛法——噶拉恰庫密法,即時輪金剛法,外人進入香巴拉之後,由國王及國王所護持佛法相助,得以修成佛法所需的智慧與慈悲心。 香巴拉神話及其象徵性來源,在藏傳佛教中以佛教經文形式最完善的記載,是纂集於3世紀、被稱為藏傳佛教最殊勝博大的經典藏文專著《大藏經》第一卷。以後歷代眾多喇嘛高僧,對於大藏經中記載的香巴拉佛經作了許多寶貴的註釋。1775年第六世班禪喇嘛羅桑巴登益西根據大藏經中的古經典,寫了一部較通俗的《香巴拉指南》,16世紀西藏貴族王子雅旺、吉達也根據大藏經寫了一部有關香巴拉旅遊歷程的美妙而詳盡的"史詩"。
在廣大藏區有關香巴拉的傳說,早已成為各類藝術的題材,如繪畫、唐卡、音樂、民間歌舞等,特別是經常在藏區遊走的各地說唱藝人常擺出香巴拉圖畫,興趣盎然地談說香巴拉遊記。香巴拉遊記都含有訓導性的寓言,其中一個故事說有兩個朋友在旅遊香巴拉途中,遇見一位流浪者給他們黃金禮物。接受黃金禮物的人,體重加大而墜落山下,拒絕黃金禮物的則順利到達香巴拉。
有關香巴拉的傳說在國外特別是印度、西方的英美等國通過各種渠道早有傳播,也有許多學者對此進行過專題研究和介紹。早在19世紀西方學者海爾穆·霍夫曼就曾向世界宣佈他已查出前往香巴拉的線路在拉薩的東部。
詹姆斯·希爾頓(James Hilton; 亦即「Lost Horizon」的作者)把藏區的理想淨土香格里拉描寫得十分完善,香格里拉隱藏在藏區的高山中,香格里拉美麗的山谷與外界隔絕。因為未來將有一場戰爭,毀滅一切外部世界之文明,故香格里拉留存了東西文化之精華。香格里拉的大喇嘛預見:將來將自香格里拉往外送出重建新世界及建設更聖善世界必需的精神與智慧。
文:勒安旺堆(藏族學者、作家)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